“带着爱和体温的传承最可贵”——访评剧名家、三届梅花奖得主冯玉萍

幸光霁 装修口碑 4

“带着爱和体温的传承最可贵”——访评剧名家、三届梅花奖得主冯玉萍

  冯玉萍接受采访。

  文/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

  一曲评剧《孝庄长歌》选段,唱得荡气回肠、撼人心魄。

  近日,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、“三度梅”得主、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冯玉萍应邀来汉,参加了《戏码头》节目等戏曲活动。在“中国青衣名家演唱会”录制现场,她声情并茂的演唱尽显名家风范。

  在汉期间,冯玉萍接受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的专访。

  戏曲如厚重“国学书”,用一生浸润坚守

  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,冯玉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,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。同时,她注重兼收并蓄,吸收各个艺术门类之长,展现了不凡的艺术魅力。

“带着爱和体温的传承最可贵”——访评剧名家、三届梅花奖得主冯玉萍-第1张图片-捷宸网络

  “1988年我28岁,主演《风流寡妇》中40多岁的吴秋香第一次摘得梅花奖;2000年,40多岁的我主演《疙瘩屯》中20岁的喜莲,再次获梅花奖;2013年,我主演《我那呼兰河》第三次获得梅花奖……”谈起自己不断挑战自己、寻求突破的演艺经历,冯玉萍记忆犹新。

  2014年退休后,冯玉萍仍以饱满的激情,活跃于艺术舞台。沈阳市文联为她成立了辽宁省首个以戏剧名家命名的“冯玉萍工作室”。同时,她担任沈阳大学评剧艺术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,每天教戏、排戏、导演、编剧、演出、讲座、录制节目……忙得不亦乐乎。

  “我现在的艺术触角就好像‘八爪鱼’一样,各个领域都有涉足。从中我也越发感受到了什么叫艺无止境,自己还要学的东西太多了。”冯玉萍说。

  2016年,冯玉萍工作室成立后的首个评剧新作《孝庄长歌》首演,引起巨大反响。近年来,她参与主创并导演了诗画音乐剧《镌·刻》和《国之歌》等多部剧目,均获好评。

  十年来,她每年都有一部新戏。冯玉萍透露,每一部戏,她都尽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今年,她又参与创排原创评剧《慕容传奇》并担任导演,“辽宁朝阳的慕容家是金庸在《天龙八部》中写到的,这部戏通过讲述慕容家族故事,展示朝阳三燕文化魅力,今年底将走上舞台。”

  艺无止境,每年一部新戏挑战自己

“带着爱和体温的传承最可贵”——访评剧名家、三届梅花奖得主冯玉萍-第2张图片-捷宸网络

  冯玉萍是中国评剧领军人物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,师承评剧宗师“花派”创始人花淑兰,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。

  三次摘得中国戏剧“梅花奖”,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“文华表演奖”、第一个把评剧带出国门获国际金奖……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,冯玉萍创造了多个第一,被戏曲界誉为“百年评剧第一人”。

  “我跟评剧特别有缘。沈阳评剧院1959年11月11日成立,8天后我出生。1973年我进入评剧院,至今已有51年。不管境遇如何,不管是辉煌还是寂寞,是一份热爱让我坚守到了现在。”采访中,冯玉萍说得最多的就是“热爱”和“坚守”。

  “几年前澳门大学请我去作讲座,我讲了这几十年的坚守,这种坚守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,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生的浸润。”在冯玉萍眼中,传统戏曲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立体的“国学书”,博大精深,内涵丰富,浸润其中令人受益无穷。

  “饰演穆桂英,就感受到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;饰演谢瑶环,就知道要做一个清官、好官……戏曲中,有人文历史,有民族情感、家国情怀,有人间大爱和真善美。”冯玉萍说,正因如此,她觉得自己传承和弘扬戏曲艺术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,十分有益。

  用爱去传承,也收获了爱和感动

“带着爱和体温的传承最可贵”——访评剧名家、三届梅花奖得主冯玉萍-第3张图片-捷宸网络

  “2005年我首次收徒,首批两个徒弟一个是孙明月,一个是齐丽君。现在的徒弟已有20多人了,其中包括晋剧的刘红霞、吉剧的刘杨、粤剧的吴非凡、辽剧的赵莹、阜新歌舞剧院的石海波等。”谈起自己的得意门生,冯玉萍如数家珍。

  戏曲传承关键靠人才。冯玉萍身体力行,把无数心血倾注在了对年轻戏曲人才的“传帮带”上。除了日常的授课教学,她在导演、排戏的时候,也都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示范,手把手地教戏。“传统戏曲靠口授心传,这种带着老师的呼吸和体温的传承,是最可贵的。学生除了技艺上的掌握,更多的还会受到老师的熏陶影响。”冯玉萍说,她对学生的一贯要求,是必须德能兼备——不仅要有精湛的戏曲技艺,更需要有情怀,学会做人的“真善美”。

  看着学生们日益成熟进步,看着一个个小“戏苗”提升了才华、增加了自信,冯玉萍十分欣慰。而在付出心血的同时,她也收获了太多的爱和感动。谈起学生们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关爱,谈起每一部戏排练中和演员们亲如家人的交往,她十分动情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